放眼“大九州”
百余年前,以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为标志,中国考古学诞生。那次发掘确立了中国第一个史前文化——仰韶文化,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,迈出关键一步。但仰韶彩陶与土库曼斯坦的安诺遗址、黑海西岸的特里波利遗址彩陶的相似,又引发牵动人心的疑问:中国远古之文化,是否跨越辽
百余年前,以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为标志,中国考古学诞生。那次发掘确立了中国第一个史前文化——仰韶文化,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,迈出关键一步。但仰韶彩陶与土库曼斯坦的安诺遗址、黑海西岸的特里波利遗址彩陶的相似,又引发牵动人心的疑问:中国远古之文化,是否跨越辽
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中,一尊高33.4厘米的彩陶壶静静伫立。它口径仅9.2厘米,鼓腹小平底,壶身浮雕的人形双目圆睁,躯体融合男女特征,黑彩蛙纹历经五千年依然鲜亮——这就是马家窑文化的“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”,禁止出国(境)展览的国宝级孤品。多数人驻足惊叹其“双性同
湟水,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。在它与黄河共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下,青海省东北部形成了峡谷、盆地相间分布的“河湟谷地”。它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成为中原农耕文明与西部草原游牧文明交汇、碰撞、融合的走廊,形成了源远流长、特征鲜
“亲手制作陶器、为陶坯绘彩,仿佛走进了历史书本里。”近日,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学生李雯来到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,在林家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参加研学活动时,难掩内心的激动。这座隐于黄土高原塬顶的村落,正以沉浸式体验连接古今,让沉睡千年的彩陶文明在指尖苏醒。
当考古学家的铲子在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土地上轻轻划过,那些沉睡了四千年的黑色陶器碎片重见天日时,一个关于文明起源的宏大故事开始被重新书写。这些被称为"蛋壳黑陶"的精美器物,薄如纸、黑如漆、亮如镜,代表着中国史前制陶工艺的巅峰水平 。而在遥远的河南渑池县仰韶村,那些
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里,一只来自仰韶文化的彩陶盆静静伫立。砖红色的陶胎上,黑色的人面鱼纹历经千年依然清晰——圆形人面衔着游鱼,耳旁小鱼环绕,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秘密。这不是普通的陶器装饰,而是5000-7000年前先民刻在泥土上的“日记”,藏着中华文明童年最珍贵的
孔府家酒这酒怎么样?这话说起来,咱得实事求是地讲,它可是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。作为山东的老牌名酒,孔府家酒承载着不少人的记忆,其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。它以其独特的浓香风味,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. 要说质量,那得看具体产品,毕竟孔府家也有不同的系列。
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的“流浪童年”,那新石器时代就是一场彻底的“定居革命”——从追着野兽跑、靠着野果活,到亲手种下第一粒粟、盖起第一间屋、烧出第一个陶罐,人类用3000年时间,把“漂泊的日子”过成了“安稳的家”,也悄悄埋下了文明的种子。
在江汉平原的西北沃野,湖北省荆门市境内,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——屈家岭管理区。屈家岭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其中,屈家岭遗址承载着距今5900年至4200年的文明记忆,不仅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与命名地,还是实证长江中游农耕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遗址,对研究中国史前人类聚
文明薪火,两岸共燃。10月25日,适逢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,第二届海峡两岸仰韶文化研讨会于仰韶文化发现地渑池盛大启幕。两岸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,以“仰韶文化 两岸根脉”为主题,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文明寻根之旅,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,探寻文明基因,凝聚民族共识,以文化纽带
“穿越”回史前,踏上“彩陶之路”;化身“文物修复师”,亲手复原千年瑰宝;参与文博知识问答,考取“状元”……在临洮县博物馆的数字智慧展厅,一个专为青少年打造的体验区,正成为他们叩响历史之门的“第二课堂”。这里没有一件实体文物,却处处回响着历史的足音,让孩子们在互
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什么?彩陶。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在哪?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。为什么马家窑人如此擅长彩陶艺术的创作?这在史学界一直是个“谜”。
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什么?彩陶。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在哪?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。为什么马家窑人如此擅长彩陶艺术的创作?这在史学界一直是个“谜”。
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什么?彩陶。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在哪?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。为什么马家窑人如此擅长彩陶艺术的创作?这在史学界一直是个“谜”。
走进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,《花开中国——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》基本陈列,以5473平方米的展陈空间、3344件(套)文物,铺展开一幅以彩陶为笔墨的文明长卷。这里是彩陶的“殿堂”,不同纹饰、各异形态的彩陶器具占据了展陈的核心,那些流淌着线条、绽放着纹样的
在中华民族“多元一体”的形成进程中,古羌系是一支极具影响力的核心族群。它并非传统认知中局限于某一地域的“土著”,而是以黄河上游为核心活动区域,凭借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与技术传播能力,逐渐向周边拓展,深度参与华夏文明构建的关键力量。从早期与神农部落的文化渊源、齐家文
6000年前,一朵“花”的绽放,奠定了后世中国的文化底色。你想过吗?在汉字还没出现、青铜器还是未来科技的史前时代,中国大地上已经掀起过一场席卷八方的“文化浪潮”。而这场浪潮的源头,竟是一朵“花”。
走近一馆一展,共飨文化盛宴。本文分享国家文物局最新发布的《博物馆展讯速览》,邀您一起领略历史魅力、品鉴文化内涵、感悟时代精神。
近日,一场以“彩陶和光·文明互鉴·融合共享”为主题的文化盛宴——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,在定西市临洮县举办。全省多地的百余名媒体记者齐聚临洮,深入这片孕育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土地采风,感受古老彩陶文化魅力,见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多个新展集中亮相。“文景之治——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”展于9月22日在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开幕,精选180余件套汉文帝霸陵及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。首都博物馆9月30日推出“贺兰山下‘桃花石’——西夏文物精品展”,展览通过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西夏文物精品,实证西夏